您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栏目分类>

基于循证设计如何做好失智症疗愈空间设计?| 青年医建圈

发布时间:2021-02-24 16:20    作者:星立方科技     浏览次数:
建筑空间会影响身处其中的使用者的行为、情绪、心理状态乃至生理指标。日常经验中,我们都更偏爱自然光线充沛,窗外有自然景观,室内温度适宜且没有环境噪音的室内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我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更高、心情也更为舒畅。

▲ 充足自然光vs无自然光的办公空间
 
01循证设计(Evidence-based Design)
何为宜人的空间?千百年来,在设计和建造房屋的过程中,人们几乎都在依赖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做判断。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式或许是有效的——一个社会中,个人对于学校、住宅、办公室和商场等日常空间的具身感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普遍经验。
 
然而疗愈空间不同,医疗体系提供的是最为私人也最为复杂的服务——病人的私人信息会直接分享给陌生的医护人员,各项测试和治疗复杂且痛苦,医生口中的专业术语陌生且令人恐惧,巨大又复杂的医院空间让人晕头转向......疗愈空间中病人的身心状况多样且复杂,医护人员的工作和机构的运营均高度专业化,医疗器械迭代迅速,设计师仅从自身经验出发,几乎无法做出合格的方案。
 
正是在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设计情景的过程中,循证设计的概念逐渐发展起来。1984年德州农工大学建筑学院Roger Ulrich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窗外景观可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相较于窗外景观为砖墙的病房,窗外为自然景观的病房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止痛药的强度和剂量也大幅降低。
 
这一论文标志着循证设计的诞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循证设计的体系逐渐完善,它并不提供线性或静态的答案,但要求设计师超越自身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寻找更为可靠的设计依据,可以是科学研究成果,或者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经验总结,还可以是人类学调查报告。同时鼓励设计师分析自己的作品——在设计过程中将找到的设计依据作为假设,在作品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收集反馈信息,分析假设是否被证实,如此,将自己的“实验”纳入循证设计的知识体系中。

▲ 有景观vs无景观的病房
 
02循证设计与疗愈空间
如上文所言,疗愈空间因其特殊性是循证设计研究的重点范畴,其中针对失智症群体的疗愈空间则是重中之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失智症患者数量急剧增多,目前,全球的失智症患者有5000万,并且以每年1000万的数量增长。在失智症中后期,患者的身心状况极度脆弱,需要专业人士悉心照护。尽管环境干预只占失智症患者需求的很小一部分,但最近有充足的证据显示,环境疗愈而非药物治疗应该成为失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最新的失智症疗愈环境设计建议,不要把失智症患者当作一个迄待解决的问题,而是对环境需求有所不同的居民,而他们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应该成为设计的出发点。近年来,失智症疗愈空间的设计师们已经不满足于从神经科学、环境心理学、医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寻找设计依据,他们开始践行参与式设计(Paticipatory Design),将自己置身于失智症疗养院中,高度参与失智症居民和医护人员的日常,通过沉浸式观察、体验、采访、专题小组会议、集体设计等方式体悟失智症居民、家属和医护人员对环境的真实需求,参与式设计弥合了循证设计中理论和实践的鸿沟。
 
在参与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有新的发现,从而提出新的假设来指导设计,项目建成后进行用后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是否支持该假设,进一步完善或者修改假设形成新的理论,继续指导后续的设计实践。如此迭代,不断扩充循证设计的体系。
 
03失智症疗愈空间设计原则
EBD杂志分析了近20年来失智症疗愈空间的循证设计案例,发现最大程度实现失智症居民的自主性是居民自己、家人和疗愈机构的首要诉求,并且这一诉求是跨文化的。好的疗愈环境可以让失智症患者更加独立自主,这样的空间往往具有以下5种特质。
 
1空间导向明确,易辨识
93%的阿兹海默症患者都有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的经历,并不仅仅是因为记忆受损,他们很难将眼前的空间场景和该空间的相对位置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他们的大脑中没有局部地图。失智症居民是依据其行走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实时环境信息来辨认道路的,因此建筑平面布局和流线设计非常重要,好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失智症居民辨别方向,缓解他们焦躁的情绪,还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尽可能在不同空间之间创造出视觉联系,小型的、开放的组团式布局比大型集中式布局更便于达成这一目标。在小组团中,居民们在卧室里就可以透过门窗直接看到临近的餐厅、起居室或者户外活动空间,明确地提示出方向,将空间、场景和视觉直接勾连,以此激励居民走出卧室,参与更多的活动和社交。确保在走廊中可以看到目的地,尽量缩短走廊长度,规避类似“十字”或者“丁字”路口式布局,从而避免失智症居民在行走中需要不断辨认方向并做出决策的情况发生。
▲ 导向明确的空间 ©https://mcdmag.com
餐厅、社交、娱乐等日常起居空间的位置尽可能固定,内部的布局和装饰要长期保持不变。不要把日常活动安排在多功能空间中,那里的家具布置和装饰会经常随着活动和宴会的不同而调整。持续感和一致性对失智症居民非常重要,如果他们熟悉的空间位置移动了或者被用作另一种功能,比如游戏室变成了图书馆,或餐厅变成了宴会厅,他们会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和行为。
▲ 疗养院中固定的餐厅©https://www.architectmagazine.com
 
2提升自主性的环境设计
对周边环境的控制力以及有能力自主地完成想做的事情直接关联失智症居民的生活品质。全球范围内的34个研究结果显示,忘记自己是谁和失去自主性是失智症患者最为担忧的状况。
在好的疗愈环境中,失智症居民可以在自己的房间以及房间之外的安全区域中自由活动。简单的环形流线是失智症居民的绝佳活动场所,在流线上安排多种停留、休息空间,每个站点的设计、功能和感官刺激模式尽可能区分开。比如,可以通过流线串联起零食吧台、能看到户外活动场所的茶歇区、有背景音乐的阅读室、紧邻户外水景的游艺室等。一方面满足了居民漫游的需求、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项,另一方面流线上多样化的视觉和功能“线索”有助于他们辨认方位。
▲ 交通流线上的站点——社交&游戏空间©https://mcdmag.com
 
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反馈失智症居民的位置、健康状况,同时还可以根据提前设置好的偏好自动开门、操作电梯、调节光线、窗帘和室内温度。很多居民担心住进疗愈机构之后,他们会无法自由活动从而自主性也大大降低。对于这部分居民,智能传感技术可以通过解锁门和电梯带给他们自由的感受,并通过监测后台数据来确保他们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是安全的,同时确保他们不会误入其他居民的私人空间。
▲ 门上传感器©https://www.dementia.co.uk
 
3提供适度刺激
失智症患者会对被大部分人忽略的微小环境刺激有强烈反应。刺激“过度”时,他们会感到困惑、焦虑乃至愤怒,因此大部分疗愈机构都尽量规避各种声音、光线、气味和移动物体,以至于感官刺激过于微弱而失智症居民处于长日无聊的状态中。在“过度”刺激和感官愉悦被完全剥离中找到平衡,是设计的关键。
尽管失智症居民某种程度上智识受损,但是情感上的好奇心是可以被激发的。通过让流动空间中的光、声音等刺激信号有规律地增强或者减弱,在一个空间中减弱,在相邻空间中增强来引导居民在安全区域中活动,给他们带来感官愉悦。
©https://www.citynews1130.com
 
除了日常起居之外,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例如手工室、诊所、健身房、电脑室等,吸引包括失智症居民在内的所有社区人员参与。疗愈机构中可设置开放式厨房,空间要足够大,鼓励居民参与烹饪,同时满足轮椅使用者的需求。开放安全的户外空间,鼓励居民参与园艺活动。
©https://www.citynews1130.com
 
4确保环境安全
在失智症病程的不同阶段,居民对安全性的需求也不同。不慎跌倒是老年人最大的担忧,相较于普通老年人,失智症老人跌倒的几率更高,这种担忧会严重干扰其行动速度和活动方式,从而影响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自由活动和漫游不仅有助于失智症老人保持活力,还能减慢其病程发展,因此提高环境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家具之间的空间足够使用轮椅和助步器的居民自由移动,要避免使用较轻的家具,老人在倚靠的时候容易倾倒。尽量提高地面材质、墙面和家具之间颜色的对比度,同时弱化地面材质的图案,视力受损或空间感知受损的失智症居民可能会认为地面材质上的2D图案是3D的,从而影响行动,甚至跌倒受伤。药物和清洁用品储存室的门要能够自动关闭,即便工作人员取用物品后忘记关门,失智症居民也不会误入这些“危险”区域。
 
依据居民的实际状况,调节室内色温和照度,白天提高室内空间的照度可以缓解失眠,但可能会让患有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居民感到不适。对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600-1000 lx是适宜的照度,但对于失智症疗愈空间而言,室内照度的调节范围建议扩大至300-3000 lx。
©https://www.hebrewseniorlife.org
失智症居民常常会寻找通往室外的门,想要“逃离”,当他们看到门,但却无法打开时,往往会情绪激动、愤怒,因此建议将消防出口设置在走廊的一侧而非走廊尽头,这样可以大大缓解这种寻找出口的冲动。
 
5创造居家感和熟悉感
每个人对家的感知都不同,但是我们对家和熟悉感的渴望是普世的。物理空间本身不足以构成家,但是有地域特色,符合居民年轻时期美学标准的疗愈空间更容易被接纳,通过使用当地的材质、肌理和图案与失智症老人的回忆产生共鸣。除了自由装饰自己的房间之外,建议在主要社交空间附近创造一系列小尺度的半私密空间,并允许居民对其进行自由“改造”,比如在墙上挂自己喜欢的画,按照自己的喜好调节光线,把自己的毛毯铺在沙发上等等。


▲ “回忆小屋”©https://www.rathside.co.uk
 
 
作者简介About the Author
张歌,武汉大学建筑学学士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
LEED AP BD+C,EDAC认证,Perkins Eastman建筑设计师。参与多个位于华盛顿特区和佛罗里达州的养老社区战略规划、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友情链接:

筑医台 新浪微博 高晶板吧 集成吊顶吧 铁建商城 慧聪网 九正建材网 阿里巴巴 中国建材网 中国建材采购网 中国建筑装饰网 深圳设计总院 西安苍龙
18186209835
* 姓名:
Q Q:
* 手机号码:
电子邮件: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
留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