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部总体规模
住院部作为医院的病房部分在医院设计中所占比重最大。根据世界银行WDI的统计数据,2000 年、2005年、2009年中国每千人口病床数分别为2.52张、2.45张、4.06张,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医院建设的热潮中,我国目前规划的医院大多动辄千床,而新建医院床位数的确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医院的等级、性质、收益等,因此住院部规模的确定需要反复认真地论证才能保障医院健康的运营。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给出的综合医院住院部所占建筑面积比值为39%,千床医院每床建筑面积所占的低限为90平方米。经过十年的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医院人性化日益完善,以及单/双人间比重的增加,多人间比重的减少,这一比值有所增加。根据HKS 的实践经验总结,90平方米/ 床的设计标准较难满足目前医院的使用需求,平均140~150平方米/床是一个比较适合的范围标准。
标准护理单元
在美国,由于有一套成熟的商业保险机制,一部分住院患者被转移至医院附近的酒店进一步恢复,从而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其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美国医院病床数的大幅下降。一个普通护理单元的床位数已经从36床的一个南丁格尔分区(开敞式的大病房)下降到25床左右,并且单人病房成为了标准配置。
▲HKS菲尼克斯儿童医院
在中国,为了充分提高医疗效率,整合医疗资源,护理单元床位数控制在40床较为理想,不宜超过45床,儿科和产科的床位数可适当减少,以30床为宜。病房的配置结合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的多样性布置。护理单元床位数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住院部的床护平均比,许多国家普通病房床护比基本保持在1∶1 以上,我国规范建议的比值为1∶0.4,而目前的这一比值仅在1∶0.36 左右。病房配置标准的提高势必会增加医护人员的护理半径,护士站距离最远房间的距离一般不宜超过30 米。
▲HKS的标准护理单元床位数和标准层面积设计实践经验
在防火规范修改之前,我国医院的标准护理单元面积基本都在2000平方米以内。新的防火规范出台之后,标准层一个防火单元的面积增大到3000平方米,因此标准护理单元的面积有所放松。从HKS 的实践经验中结合标准护理单元床位数和标准层面积,我们觉得护理单元的床均面积以37平方米/床为下限,43平方米/床相对来说可以比较舒适。
护理单元功能分区
鉴于一半以上的床位需要朝南的规范,充分利用南侧朝向布置病房,合理平衡南侧采光的单床病房与多床病房数量配比,北面主要布置交通核、医护区和一定数量的病房。辅助区域位于中心,可更便捷地为两侧的病房提供服务。医护区单独成为一区,保证医护行为的独立性,避免受到其他流线的干扰。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标准层平面图
标准护理单元从流线上可分为患者流线、医护流线、访客流线、污物流线。护理单元流线最直观的体现是各类电梯的设置,通过访客电梯可以进入各层护理单元的访客大厅,由护理单元的一端进入病房探访。而通过医护电梯则可以直接进入医护人员活动区( 更衣室、办公室及护士站)。患者电梯可满足用病床运送患者去医技部门进行检查的需求。污梯位于标准护理单元一角,尽量避免与其他流线交叉。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护理单元流线
住院病房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建议病房的净宽尺寸为:单床病房2800毫米、双床病房为3200毫米。考虑到住院楼柱网模数与医技等区域的匹配以及地下车库停车的经济性,并且兼顾人们对舒适程度的追求,病房中增加了电视机、沙发、工作台等,病房的开间一般取值为3600毫米以上,甚至4000毫米。在净深方面要考虑到病床与墙或者窗之间600毫米的最小间距,以及病床与病床之间1000毫米的舒适间距,切不可超过4床平行布置。
住院病房设计最重要的讨论点之一是卫生间的布置形式,如外置、叠置和内置。我们采用相同柱网模数来研究这三类布置形式更具有可比性:卫生间外置的优点在于可在两个病房之间设置工作台与观察窗,方便医护人员看护及观察患者。缺点是病房靠外墙开窗面积受限制。
卫生间内置的优点在于病房私密性好,靠外墙开窗面积不受限制。缺点是医护人员看护及观察患者不太方便。
卫生间叠置的优点在于极大地方便医护人员看护患者,开窗面积也不受限制,并且病房加床比较方便。缺点是由于卫生间中置,不得不增加住院病房楼的面宽,且缺少床尾端部工作平台。
文章摘自:筑医台学院
原文刊发于:《医养环境设计》2018年第12期
原文作者:徐 昉——美国 HKS 建筑事务所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得克萨斯州注册建筑师
原文编辑:侯立萍